站内搜索: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初院长在全校科技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0月14日 00:00  本站原创  点击:[]

初院长在全校科技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

本次科技工作大会的召开,是我校科技工作乃至学校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刚才,刘兴旺院长作了专题工作报告,对“十一五”期间我校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客观总结了成绩,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措施。这个报告经过几轮次的修改,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后,提交学校党委会讨论审定。因此,报告所反映的也是学校党委对我校“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总体评价和下一步继续推进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两位年轻学者所作的大会发言体现了我校一线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基本态度与继续努力的决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校上下对科技工作所形成的共识。希望与会同志,尤其是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并把其要义贯彻落实到今后的科技工作中。为配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再讲几点意见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要在更高层面上认识并推进学校科技工作

各位都清楚,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如何认真并推进学校科技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有争论的,在高师院校中关于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讨论也在长期进行。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高等院校社会功能的逐步明晰,关于此问题的认识才在整体上趋于一致。今天的主流观点毫无疑问地认为高校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师范院校的师范性与学术性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达到有机统一。我毫不怀疑我们每一位包师人对这个观点的认同,因为这是学校推进科技工作最重要的思想基础,是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的基本保障。但同时我也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即我们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单纯的思想基础上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的目的是要过河,那就必须要设法尽快解决船和桥的问题。高等院校必须要开展科技工作,今天已成为不争的共识,但如何扎实推进,确是我们应认真解决的问题。

其一,对今天的科技工作要有新的更高层面的认识,其核心就是重在创新。我们都在不同领域就不同内容有过研究的经历,我们也深知既往总结、文献综述、前沿把握等等,都是科学研究全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甚至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但即或如此也不等于创新。所谓创新,我理解严格讲是有与无的问题,而不是多与少的对比。因此,牢牢把握创新意识才能在时代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始终保持对科技工作的清醒认识。

其二,要有意识,更要有思路。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保持强烈的科研和探究意识至关重要,是推进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动力源。强烈的意识会驱使我们为实现目的而努力,而能使努力的成效最大化的关键在于要有科学而现实的思路。因此,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个人结合自己的优势,强化意识,理清思路是推进科技工作对我们提出的必然的主观要求。

其三,勇于实践,提升能力。科学研究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完全的实践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稳步提升我们的科研能力;也只有当我们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之后,我们才能实施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内的实践,承接更高级别的课题,产生更有影响的成果。因此,希望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主动投身于科研实践,能主持课题最好,如尚未主持参与也好,若因人数限制而未能入课题组,主动参与到外围相关工作中也不失为必要的实践锻炼。同时也不要一上手就追求高级别、高层次,要从基础入手,从小课题做起,很难说小课题中不孕育着大成果。比如吴超博士获准的国家级项目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完成校内立项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可以说是很好的范例。

其四,力戒浮躁,力推精品。应当承认,现行的某些政策对科研工作确有一定的负面引导,社会上的某些浮躁情绪对学界也有不少干扰。受其影响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认真做学问,潜心搞研究,宁可耐寂寞,全力推精品的学者风范淡化了,而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心理欲望渐显,甚至学术造假的不端行为也屡有发生。凡此现象对高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通过我们影响到了学生。长此以往,必然产生更大的恶果。相信我们的教师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也有正义的看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学术上洁身自好,从我做起,既要考虑晋职上岗的现实需要,更要谋划做为学者的长远发展,静下心来,摒弃浮躁,集中精力推精品。唯有此我们才有可能成大家,才能得到社会更大程度的认可,才能实现一位优秀教师,一位学者的完美价值。

还有一点想在这里提及。即在继续基础研究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应用或应用基础的研究。对已生成的研究成果,但凡有可能的要力求二次开发,促进成果转化,以形成现实生产力或在社会事业中推广应用。严格讲只有这样才完成科技工作的一个完整循环。需要我们形成共识的是,成果应用决非理工科或其它应用类学科的专利,人文、哲社类学科在今天社会应用领域中同样大有所为。其根本原因是建设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对此有巨大需求,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的住。

我想提请各项目组,特别是项目负责人注意一件事,开题初就要保留好项目实施的全部工作档案,以备项目验收之用;对预期成果的学术鉴定要早做安排,完善所有技术资料,满足鉴定要求。以往我们在项目验收,成果鉴定环节上还不到位,而没有规范的验收与鉴定,不得申报各级奖项,尤其是政府奖。除了水平高低外,这也是我校成果获奖较少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团队建设,力争使每一个包师人都成为不同团队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在今天,团队一词可能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它已经与我们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密不可分。但团队的内涵是什么?我理解,简单说团队就是志同道合者的有机组合。就科技创新团队而言,就是在一定的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式和公众行为方式相似,按照一定规则有序运行和发展的一批学者或专业人士的组合。

这里边包括了领域、方向、队伍、带头人、运行机制等团队构成的若干要素。有几点我想略加强调。关于方向问题不用多说,但有一点要注意把握,在方向的凝聚和调整中一定要紧密联系社会的实际需求,除特殊的基础理论研究外,任何不顾现实社会需求的所谓单纯学术研究方向是缺乏生命力的,也是难以得到社会认可与支持的。

关于公众行为方式。每个人的性格与喜好不可强求,但团队乃至社会对每个人面对公众的行为方式是有要求的。试想一个与同事、与家,甚至与子女都难以和睦相处的人,或凡事均以自我为中心而一意孤行的人,谁还愿与之为伍,他又与谁能合作共事。正所谓道不合,不与为谋。

关于带头人。他不同于行政职务可以通过组织加以任命,也不可能像户外的野花自生自灭。他应当是在自我努力、有意培养、不断磨砺、公众认可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学术核心与团队组织者。除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外,带头人更应具有良好的品德意识,要有无形感化的人格魅力。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可信、要服众、有眼光、能成事。

关于规则与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团队建设却有其特殊性,除宏观管理上的规章制度、政策保障外,团队内部运行往往靠的是无形的规矩和自我约束,良性发展的机制。如学术民主与探索无禁区的氛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愿望,在某一课题上主持与参与的辩证关系,一荣俱荣的主动意识等。我们都清楚一个基本的力学原理,决定物体运动方向与距离的是合力(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同理,决定团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每个成员间的合力。我们所追求的就是方向最佳,合力最大。我想这就是一个团队,这些要求未必明文可见,但要从心中明白且人人遵从并尽心维护的办事规则与运行机制。

科技工作不是几个人、几个团队即可包干完成的一件具体事,这是一项需持续发展,不断推进的事业。因此我们在强化团队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发挥团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广大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融入到不同领域不同团队的各个层面中,力争使每一个包师人都成为团队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技工作中来,我校整体科技实力才能逐步增强,我们的优秀成果和对社会的直接贡献才能更加显现。所谓水涨船高,积腋成裘,讲得也就是这个道理。

三、在良好的服务中实施高效管理

管理问题我们讨论的太多了,尤其在高校,管理就是服务。只有在良好的服务中才能实施高效的管理。这种服务与管理不是特指哪一级干部或某个部门,而是适用于全校自上而下各级干部和各个部门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服务面向和责任大小不同而已。那么在科技工作中自上而下的服务如何实施呢?我想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国家和地方科技政策的研究与把握,并适时宣讲,广而知之。

对各相关学科学术前沿的敏锐观摩与跟踪。

对国内外高校推进科技工作的思路方法的分析研究,以求可资借鉴的好经验。

对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指南的深入学习研究,进而提出宏观或针对具体学科的指导性建议。

做好组织引导工作,以利跨学科、跨院系,包括人员在内的各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利用。

主动协助各团队或各项目组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带来的一些非学术性事务工作。

以上所谈可能挂一漏万,但做为一名各级干部和管理者,我们如能主动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管理无疑也是高效的,有权威的。

在本次科技工作大会上,我们按修订后的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兑现了奖励。所有获奖教师共129位,约占教师总数的21%,奖金总额40余万元,其中马占飞博士获奖3.55万元,吴超博士获奖9,200元;分别是文理科教师本次最高奖额得主。本次共有13个学院获得依托单位奖,奖金总额89,597元,其中物理学院获奖额最高,达21,700元。

科技成果个人奖励,全国高校普遍设立,说实话我们的奖励力度不是最高的,在区内大体居中偏上一点,这也确是学校财力所限,望同志们能予体谅。但有两点大伙也应当清楚,一是截止今日学校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收取任何项目的管理费和条件占用费,意在使在研项目能顺利完成。今日所兑现的近50万元资金全部由学校筹措。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党委下气力推进科技工作的决心。二是对获奖个人所在学院的依托单位奖,并非各校都在实行,我们此举的目的意在增强二级学院的活力并适度改善各学院科技工作的条件,激励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我说这两点不是喊穷叫苦,更不是庸俗的讨好,办好这些实事,为全校教职工创造更和谐、更宽松、有激励、有引导的工作环境和争先上进的氛围,同样是直接的服务,也是有效的管理。

各位老师,同志们,我为近年来学校在科技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对各位老师为此付出的辛劳感到钦佩,更对我们科技工作的明天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勤思实干,齐心协力,我校的科技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必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谢谢各位!

上一条:宁小莉和杨彬老师参加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下一条:刘院长在全校科技工作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关闭

教育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内蒙古教育厅 | 包头市科技局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 包头人事考试信息网 | 北京师范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

365英国上市官网(中国) - Best App Store 版权所有

Baidu
sogou